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

理念撮述

臺北醫學大學自102學年度第1學期開始,已將原有之「臨床技能中心」擴大為「醫學模擬教育中心」,此一名稱上的變更實有重要含義。長久以來,運用影像模擬系統、標準化病人、虛擬病人或高擬真模擬假人進行的臨床情境模擬教學,已廣泛應用於醫療從業人員「臨床技能」之培訓上,並收到具體而確實的效果。然而,除了必備的醫療專業技能之外,諸如醫護病溝通、傾聽與同理心、法律或價值決策、文化脈絡或社經處境的敏感度等,在臨床情境當中同樣不可或缺。將這些人文核心能力收納在更廣義的「醫學模擬教育」之中,需要跨領域的視野及創新的動能。
醫學人文研究所自創所以來,一直致力於思索並發展醫療領域中的人文核心能力。在102學年度的系所評鑑中,更以「深化以醫療體系為對象的跨領域人文社會研究」、「開發具備醫療社會問題解決的創新性教學課程」、「整合人文社會學院內教師及課程網絡」的前進路向,獲得訪評委員之肯定。尤其在課程方面,如何突破以課堂講授或討論為主的傳統人文教育方式,引入行動參與、問題解決導向等更多元的教學模式,不僅能夠培育本所學生跨領域整合的人文素養,更是未來醫學教育創意革新的原動力。

二、課程目標及實施方式
本課程預定達成兩個主要目標,按兩階段實施,分述如下:
(一) 理論學習建構並發展模擬教育的人文核心能力
在理論學習階段,將協同人社院倫理、法律、心理的專業教師,引領本所研究生研讀現有的醫學人文相關文獻,釐定臨床情境中重要的人文核心能力,目前初擬包含:溝通、傾聽、同理心、決策(價值判斷)、(文化脈絡與社經處境之)覺察、(醫療)法律等六項。完成文獻探討之後,與醫學模擬教育中心開始初步合作,將這些能力轉化為臨床情境中的適當處置方式,構思、設計模擬教學情境。
(二) 實作學習建構並發展以價值為基礎的醫學模擬教案
在實作學習階段,設計完成的模擬教案將實際運用於大學生的醫學教育課程中,教師帶領本所研究生在教案進行當中從旁記錄,並參與教案實施結束後與受試者的現場討論,反思自身的記錄與受試者的實際回饋,進一步調整、完善模擬教案。確立教案設計流程,並獲得初步成果之後,未來可結合教學卓越計畫資源,徵詢本校其他系所之合作意願,進行「針對專業需求之模擬教案」與「共通教案」之研擬,並經由專家審查、研討會、工作坊等形式,推展獨具北醫特色的「醫學人文模擬教學」。



       我們的發展目標:
1.   發展以醫療體系為對象的跨領域人文社會研究
2.   研究具備醫療社會問題解決的創新性教學課程
3.   進行人文社會學院內教師及課程網絡等資源整合

4.     引入行動參與問題解決導向等更多元的教學模式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